什麼是雷雨胞?雷電又是如何發生的?...2016/4/20 下午 05:33:17
台灣地區發生的雷雨,其中 3~6月之間的雷雨多屬鋒面雷雨,常伴隨鋒面的舉昇作用而出現,如梅雨季的鋒面產生的雷雨現象;7~9月之間多為氣團雷雨,是在單一氣團內,地面局部受熱而發生,如夏季的午後雷陣雨。

『雷雨胞的形成』
單獨一塊雷雨胞的生命很短暫,通常不過一兩小時,其間可劃分為發展期、成熟期及消散期三個階段。先是形成一股上升的溫暖潮溼氣流,當在高空遇冷,水汽就凝結成雲。雲的下半部是水滴,上半部是冰晶,而當雨滴越結越大,直到上升氣流無法再支持時就開始落下。這時下降的雨滴及冰晶,將帶動空氣產生下降氣流。因此,下大雨之前常有強陣風出現。下大雨時也常伴隨有閃電、打雷。而當下降氣流阻斷上升氣流,沒有水汽補充時,雷雨就會很快消失。

『雷電的發生』
雷雨胞形成時,正電荷不斷被往上帶,負電荷被往下帶。而當到達成熟階段時,正電荷集中在上半部,負電荷集中在下半部,至於地面則多是正電荷。當雲底負電荷逐漸往下移接近地面,兩極電荷形成的電壓大到可衝破絕緣的空氣時,閃電就發生了。我們看到的閃電是好幾次這種過程的結果,當閃電附近的空氣被加熱而迅速膨脹,就會發出雷聲。雷雨就產生了。 當雷雨發生時,常挾帶強風、暴雨、閃電、雷擊,甚至伴隨有冰雹或龍捲風的出現,此時請遠離戶外空曠場地,及獨立大樹下,也請勿接近金屬物,在戶外使用行動電話等,以避免雷擊,並請隨時提防雷雨所帶來的豪雨及大雨的危害。
相關連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dbXR8Rq2g7s